阅读《曹刿论战》,完成问题。(11分)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...

2023-06-02 17:19发布

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:
阅读《曹刿论战》,完成问题。(11分)
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其乡人曰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刿曰:“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”乃入见。问:“何以战?”公曰:“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”对曰:“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”公曰:“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”对曰:“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”公曰: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”对曰:“忠之属也。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”
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齐人三鼓。刿曰:“可矣。”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刿曰:“未可。”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“可矣。”遂逐齐师。
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
小题1: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。(2分)
(1)小惠未(  )    (2) 公将之(    )
小题2: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。(4分)
①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
翻译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②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
翻译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小题3: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,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他的平庸表现在哪里?他身上也有闪光点,请你概括一下表现在哪里?(5分)
答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1条回答
风笛
1楼-- · 2023-06-02 17:30
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:

小题1: ①通“遍”,遍及,普遍  ②击鼓进军
小题2:①大大小小的案件,即使不能一一查看,也一定依实情处理。
②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,军旗也倒下了,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。
小题3:平庸表现在 :政治上谋略不够,军事上才干不高。
不平庸表现在:①“公将战”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。②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”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(或:勤政爱民)。 ③“公与之乘”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。④“公问其故”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。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,加以重用,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。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,两次遭到曹刿否定,鲁庄公毫不介意,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,从善如流。
解题思路
小题1:“” 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,先指出通哪个字,再解释。“”是活用词,此处名词活用为动词,应译为“击鼓进军”。
点评:文言词语,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。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。考查的词语,一般为通假字、多义词、古今异义词、词性活用词等。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。学习中要注意理解,避免死记硬背,并做到重点突破,对于易错、易混词要加以积累。
小题2:试题分析:翻译时要注意,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。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“狱、虽、靡”等。“狱”是古今异义字,此句应译为“案件”。“虽”根据语境,表示假设,译为“即使”。“靡”应译为“倒下”。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,语意通顺即可。
点评: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。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,直译和意译,中考时常采用直译。直译讲究字字落实,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。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,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,放到语境中,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。
小题3:试题分析:本文分为战前、战中、战后三部分,庄公的平庸在三部分中都有体现,如战前准备上,不懂得取信于民,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和神灵身上。战中不懂得指挥之道,急躁冒进。战后不知取胜的原因。不平庸在战前、战中、战后也都有体现,如战前的“公将战”表明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,有敢战的勇气。 在曹刿的引导下,也能悟出“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”取信于民的道理。战中,“公与之乘”表明鲁庄公礼贤下士,任人唯贤,也能听从曹刿的指挥意见,表明鲁庄公胸怀宽广,从善如流,知错能改。战后“公问其故”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。
点评:要在审清题的基础上,对文章内容加以整合概括,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,根据理解把切题的总结出来。注意总结要全面,可根据分值和平时的理解而定。

一周热门 更多>

相关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