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甲〕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,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乃至。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?”答曰: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友人便怒:...

2023-05-21 22:42发布

这道初中语文的题目是:
  〔甲〕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,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乃至。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?”答曰: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友人便怒:“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。”元方曰:“君与家君期日中。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 友人惭,下车引之,元方入门不顾。 (选自课文《陈太丘与友期》)
  〔乙〕郭伋始至行部,到西河美稷,有童儿数百,各骑竹马,道次迎拜。伋问:“儿曹何自远来?”对曰:“闻使君到,喜,故来奉迎。”伋辞谢之。及事讫,诸儿复送至郭外,问“使君何日当还”。伋请别驾从事,计日告之。行部既还,先期一日,伋为违信于诸儿,遂止于野亭,须期乃入。其为人若此。 (选自《后汉书·郭伋传》,略有改动)
  注释:①〔郭伋(jí)始至行部〕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,首次出巡。行部,出巡。②〔西河美稷〕地名。 ③〔别驾从事〕部下官吏。④〔野亭〕郊野外的亭子。
1、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
[     ]
A、太丘舍去(舍弃、丢下)
B、则是无信(不讲信用)
C、及事(完毕)
D、先一日(约定的日期)
2、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
[     ]
A、相委去——杂然前陈者
B、计日告——传一乡秀才观
C、遂止野亭——骈死槽枥之间
D、为人若此——安陵君许寡人
3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
  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?”答曰: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
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4、文段理解。
(1)甲、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: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但从选材角度看,甲文选取的是友人“无信”“无礼”的反面例子,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;从表达方式看,甲文侧重____________,乙文侧重叙述。
(2)从甲、乙两文的故事中,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?(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,至少两条)
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1条回答
老树皮乐队
1楼-- · 2023-05-21 22:51
这道初中语文题的正确答案为:
1、A   
2、C  
3、那人便问元方: “你爸爸在吗?”(或:那客人便问元方:“你爸爸在家吗?”)元方答道:“等您好久都不来,他已经走了。”  
4、(1)做人要讲信用(答出“讲信用”之意即可);郭伋守信(或:郭伋不违信于儿童);描写(或:对话描写;语言描写)
  (2)①要有礼貌;
    ②要勇于改正错误;
    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;
    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;
    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;
    ⑥做人要言行一致。
解题思路 该题暂无解题思路

一周热门 更多>

相关问题